根据《北京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包车行业的准入门槛抬高,租赁企业与承租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也更加明确。
抬高准入门槛 根据《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规定,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符合北京汽车租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行业总规模和企业经营规模(拥有车辆总数应不少于100辆);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有不少于租赁车辆总价值3%的流动资金;停车场地的泊位数不少于租赁车辆数的30%;有保障网络化经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车辆安全、车辆技术岗位上应当有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租赁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全国目前拥有租赁车辆5万部,其中北京就占2万部,发展速度也是全国最快的,国家交通部制定的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已不符合发展现状。 汽车租赁的行业特点是租赁企业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提供服务。而在这方面,北京与世界其他大城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中国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今日新概念在北京仅拥有2000辆租赁车,而美国赫兹汽车租赁公司就拥有租赁车辆60多万辆。此次出台的管理规定之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抬高门槛,加强行业准入,也正是为了促使汽车租赁企业加强网络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明确权利义务 在过去的租赁行为中,一旦承租双方发生纠纷,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可依,法院一般都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调解;当承租人发生交通违章或事故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只认车主,而租赁公司索赔相当困难,致使其经营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加大。 新的管理办法规定,承租者应当爱护车辆及其附属设施,按照操作规范驾驶车辆;承租者应当对租赁期间发生的交通违章、交通责任事故以及其他因承租者原因造成租赁车辆被扣押的行为承担责任。北京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为租赁企业和承租人上了一份双保险。 重组顺应发展 有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持有驾驶执照的人数约为汽车拥有量的3倍左右,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加速扩大。即使是在汽车普及率远高于全国水平的北京,这个缺口也达到了80万辆,而正是这个巨大的缺口造成了汽车租赁产业的市场商机。 但这个商机的背后是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和租赁企业的现实:混乱无序的市场管理和小规模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与国外的汽车租赁产业发展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近于一片“空白”:全国拥有的租赁汽车数量不过7万辆左右,仅仅是出租车数量的5%左右。 这种企业发展状况对于以超大规模和连锁网络化租赁取胜的产业发展潮流来说无疑是背道而驰。为此,北京市交通局从去年起对全市的汽车租赁企业进行整顿,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在集中整顿之前,全北京共有近300家汽车租赁企业,但可供租赁的车辆却仅有两万辆左右。经过一年的整顿,已有44家企业通过了认证,可租车辆1.5万辆,已占到北京汽车租赁市场的75%。 北京某租赁企业的负责人介绍,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小打小闹”已无法再在行业内生存。要想发展,必须走联合重组的路子。目前,除了已通过认证的44家租赁企业外,削减了100多家企业,还剩下70家企业等待分批通过认证。 洋租赁来势汹汹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两家洋租赁进入北京,另外还有一家准备在北京开店。如果北京的汽车租赁再不做大做强,就有可能被快速发展的洋租赁吞并。 世界九大汽车租赁公司之一,美国赫兹汽车租赁公司在2000年已进入中国,与中汽安华公司联合,成立了北京赫兹租赁专门店。联合方式采取了特许经营的方式,引进赫兹租赁的品牌和经营方式,主要定位为为赫兹会员以及外国驻京单位提供汽车租赁服务,目前拥有60辆车。该公司在北京建立了调度信息中心,负责每天把北京与国内对汽车租赁的需求信息反馈到美国总部,同时把赫兹租赁在国外1万多个站点的信息反馈到中国。同样的专门店,在上海和广州也有。更多资讯:http://www.bjswzl.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