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自行车出租,而且据说有5000辆。不知是我太宅,还是网点太少,反正我在街头很少看到出租网点。倒是经常在回家路上,在岗顶天桥下看到一堆怪模怪样的铁架子上锁着几辆自行车,周围没有任何提示标志或告示,也没有值守的人,以致我经常对这堆车的来历颇感神秘,看报纸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公共自行车网点。 今时今日,所谓“最后一公里”,是多数城市存在的公交接驳困境。北京有大把的人有骑车出行的需求,在远近只有几个公交站的出行范围内,骑车的速度可能还快过公交车。在堵车日益严重的广州,骑车出行无疑充满魅力。从自行车道的日益延伸,到出租网点的增多,也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决心。但是从惨淡的营收数据来看,这项工作做得显然还不够好。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从一个市民的角度来看,现在广州的公用自行车出租业务,充其量是一场“低碳秀”。随便问一下身边的人,有几人认为骑车出行是一种时髦?这说明,政府应该首先推动人们观念的改变,否则骑车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PK不过开车。 有关部门推动骑车出行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没有收入支撑的公益运动,在当下的中国,要想走得更远,确实还需时日。不过,政府推广自行车出行,并非只有投入而无法得到回报。只要经营模式选择得当,不用纳税人的钱,政府还可以顺便赚到钱。 公用自行车在硬件上的投入并不大,主要难题集中在租赁网点的建设和费用结算上。网点建设上,不妨考虑引入户外广告商。假设在全市设置1000个租车网点,每个网点都允许设置户外广告牌,广告商可以长期经营广告牌的业务。我想,任何一个有眼光的广告商,都会争相竞标这种“流动广告”的。此外,自行车车身上也可以做广告。如果运行得宜的话,北京市政府不仅可以不花一分钱,还可以坐收项目运行带来的巨大利润。 现在的自行车出租业务,一般都要求租车前先交纳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使相当多的人望而却步。英国伦敦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租车者只需给服务中心发送一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便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取车。在半小时之内归还可免收租金,当用户到达距离目的地最近的一个租车停放处时只需再次发送短信,便可得到上锁密码。锁车后系统会自动计时,从捆绑的银行卡上自动划取租车费用。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投入,也方便了租车的市民,自然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公共单车的运营中来。http://www.bjswzl.com (责任编辑:admin) |